2008年底, 台灣影視間掀起了一股眷村文化懷舊風潮與討論, 這可能跟國防部老舊眷村拆遷有關. 新的眷村已經開始改走社區大樓類似的設計, 跟上了社會時代的潮流. 這在台灣留存了半個世紀的臨時違章建築, 大時代裡為反攻大陸的暫時棲地而延伸的眷村文化卻也隨著一幢幢的傾倒而消失.
<寶島一村>的故事很真實, 各個演員有著精湛的演出, 場景也設計得很棒, 真令我們難以忘懷. 有著一半眷村文化的傳承, 短短三小時的演出, 勾起了我對外公, 外婆的思念. 以前偶爾會聽到他們講起在那個動盪的時代的種種往事, 短短幾年間倉皇地相識, 輾轉到了台灣落地生根. 彷彿聽到了它們在跟我說...這是它們的故事. 下半場則是演出我媽媽的故事, 所謂的第二代.
文化, 一直在改變. 眷村文化是時代的產物, 遺物, 因應著戰爭而生, 也隨和平而消失. <寶島一村>記錄了這消失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