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府末期月性和尚,主張倒幕,山口縣有刻碑,應為原創。
月性和尚版:【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若無成誓不還;埋骨何期墳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
西鄉隆盛明治維新大將,因功高妨主,後被伊藤博文陷害逼反,現已恢復名譽。
西鄉隆盛版:【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
朝鮮人安重根,在我國東北刺殺伊藤博文
安重根版:【 男兒有志出鄉關,生不成功死不還;埋骨豈肯先墓下,人間到處有青山 】
毛澤東離家求學前
毛澤東版:【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若無成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 】
--------------------
評析:
一犬吠影,十犬吠聲,除原創外大家竄改,本無可厚非,但要改得合身方是合宜。
以此論之:原創月性和尚版:【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若無成誓不還;埋骨何期墳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和尚當是學佛,援引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語法。恰當。
西鄉隆盛版:【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中國以科舉取士,文人自稱學生,稱錄取之考官為座師,學成常指考取功名,學不成名死不還,指不考取功名不放棄。詞是漢詞,意境是中國意境,試問日本有科舉嗎?又西鄉隆盛是薩摩藩的武士頭,一介武夫,一生功業也是領著家鄉子弟兵做明治維新倒幕主力,他是日本武士道的代表,請問有什麼【學不成名死不還】?他一直在薩摩當角頭,沒出鄉關學什麼?出鄉關是打仗,所以小老兒說改得不合身。
安重根版:【 男兒有志出鄉關,生不成功死不還;埋骨豈肯先墓下,人間到處有青山】出鄉關刺殺伊藤博文,生不成功死不還,幹大事生死與之,用字恰當,有風蕭蕭兮易水寒之意,只是成功了不易生還,不如荊軻事先直言不復還悲壯。小老兒說改得合身。
毛澤東版:【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若無成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小毛到湘鄉高等小學堂讀書,留詩老父以明志,有必要這麼悲壯嗎?學若無成誓不還,是說讀不畢業不回家,那學若有成呢?據他過韶山沖詩說,他離家後二十年沒想到回家。所以小老兒說改得不合身。
歌仔戲版:【 男兒立志出鄉關,事若不成誓不還;埋骨豈無墳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一般人不那麼熱衷苦學成名,也不到生死與之的地步,事不成沒臉回來比較接近人情,所以男兒立志出鄉關,事若不成誓不還;就是混不出個名堂沒有臉回來的意思,歌仔戲常貼近人性,所以小老兒說改得很合身。
另,
從軍行 唐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門關。
黄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楼蘭终不還。
日僧月性和尚漢學深厚,漢詩明志,或有借取唐王昌齡筆意亦未可知。不過王是终不還,非誓不還,倒是後人立委吳延環先生,生前好在中央日報寫評論,筆名誓還。